口干舌燥 耳鸣不止
牙龈肿痛 眼睛干涩
鼻干出血……
体内脏腑有“火”
身体会发出哪些信号?
五脏有“火”
看五官就知道!
这份“灭火”小妙招
帮你“清火”
五脏“热气”不同
“实火”与“虚火”
有何区别
夏季室内外温差较大,饮食不节,喜食辛辣油腻食品,加之作息紊乱,导致人体容易出现阴阳失衡、内火旺盛、“五脏上火”的症状。
展开剩余84%中医分为心火、肝火、肺火、胃火、肾火等,不同部位的上火,有不同的去火方式。首先明确哪个部位上火,再选择正确的去火方法才能起到降火的作用。
实火:多因外邪或饮食积滞引发,起病急、症状重;
虚火:多因阴虚导致,起病缓、症状轻(如肾火多为虚火)。
若自行调理3天仍无缓解,或症状反复发作,建议及时就医,避免因“灭火”不当损伤正气。
心火:看嘴
口舌生疮 心烦难眠
舌尖或口腔反复起溃疡、生疮,或牙龈轻微红肿疼痛;常伴随心烦意乱、失眠多梦、小便短赤(颜色深黄),炎热的夏季更容易出现这些情况。
心火旺盛,可适当多吃性寒而味苦的食物。吃苦瓜、喝绿豆汤都能起到降心火的作用。同时,蒲公英、马齿苋等苦味野菜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推荐莲子心泡水。心火多因情绪焦虑、熬夜耗神所致,可取莲子心3~5克,搭配少量淡竹叶,用温水冲泡代茶饮,每日1杯即可。
除了饮食调节,人体手部还自带“灭火器”——神门穴,具有安定心神、降心火的功效。
此外,八段锦第五式“摇头摆尾去心火”,可以促进心肾相交、增强心肺功能,也能起到降心火的作用。每天坚持2~3组,轻松降心火。
胃火:看牙
牙龈肿痛 口臭便干
牙龈红肿疼痛甚至出血,晨起口臭明显;常伴大便干结、小便黄赤,或口中泛酸、食欲亢进。
推荐蒲公英泡水。胃火多因嗜食辛辣、饮酒过度引发,可选用蒲公英10~15克,搭配少量金银花,沸水冲泡后焖5分钟饮用。
需要注意的是,脾胃虚寒者(易腹泻)需减少用量。不宜食用茴香、韭菜、羊肉、熏烤肉肠、奶酪汉堡等。
此外,按揉厉兑穴和内庭穴这2个胃火“灭火器”,也有利于胃火清泻。
肝火:看眼
目赤肿痛 急躁失眠
眼睛发红、干涩或分泌物增多(眼屎变黄);情绪易急躁,夜间失眠多梦,甚至胁肋部(肋骨两侧)胀痛。
肝火过旺的人,不宜吃辛辣、腥味及过腻过酸、煎炸食品,如羊肉、海虾、荔枝、榴莲、花椒等,以免“火上浇油”。
调整情志、稳定情绪,保持心情舒畅,有助于调节肝火。睡眠不够或睡眠质量不高,也会造成肝火上升。
推荐菊花泡水。取杭白菊5~8朵,搭配枸杞3~5粒,用沸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。
此外,不妨试试人体脚部自带的2个“灭火器”——太冲穴和行间穴。每天按揉太冲穴和行间穴10次,每次1分钟,可有效平泻肝火。
肺火:看鼻
鼻燥出血 咳黄痰涕
鼻尖或鼻翼发红、干燥脱皮,或频繁流鼻血;咳嗽时痰黄黏稠,鼻涕色黄量多,常伴咽喉干痛、口渴喜冷饮。
推荐鱼腥草泡水。肺火多因天气干燥、吸烟或长期处于空调房引发,可选用鱼腥草10克,搭配桔梗5克,沸水冲泡后代茶饮。若咳嗽严重,可加少量枇杷叶。
如何预防肺火?不妨试试这两招!
按压少商穴,轻掐大拇指指甲盖一端,缓解嗓子疼痛,让呼吸更顺畅;代茶饮清肺火,玄参、桔梗、甘草各3克,冲泡即可清肺火。
肾火:看耳
耳鸣腰酸 潮热盗汗
耳内鸣响(蝉鸣样或嗡嗡声)、听力下降;常伴腰膝酸软、夜间睡觉出汗(潮热盗汗)、手足心发热。
推荐桑葚茯苓代茶饮,取桑葚、茯苓各4克,泡水饮用即可。肾火多为“虚火”(肾阴不足,虚火上炎),桑葚滋补肾阴,茯苓补肾补脾,可以帮助肾火排出体外。需要注意的是,虚寒体质、易手脚冰凉者、糖尿病患者慎用。
此外,饮食上注意少吃一些调料较重的食物,适当食用核桃仁、松子、榛子等坚果,能起到补肾、润下的作用,即使吃多了也不容易产生火热的现象。
小提示:按揉涌泉穴和太溪穴,也能起到补肾、去肾火的作用。
夏季高温炎热
快把这份“清火攻略”
转发给“相亲相爱一家人”
一起健康度夏
来源:央视一套
发布于:北京市股票配资首选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